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 
网站首页艺术展厅艺术名家艺术资讯艺术论坛联系我们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艺术资讯

翰墨情深

时间:2010-04-26 14:53:19  来源:东方艺林  作者:dfyllu

翰墨情深

提起张生老先生,汕尾书画界几乎无人不晓。人们对其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懈追求书法艺术、为弘扬书法艺术扶掖后辈的精神倍加敬佩。如今已81岁高龄的张老,每天仍然临池不辍,他说,“写字让我心情愉快,身体健康。”
  张老先生,头衔很多,但在众多头衔中,他常挂在嘴边的是:红海湾书画协会顾问。他说,“东洲是书画之乡、也是我的家乡。我有责任为家乡的书法事业多做贡献。”
  家境贫寒:年少时用包点心的草纸练字
  常言道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张生自幼就喜爱书法,时常利用放学之后和邻居到海边捡贝类的时间,用手指或小树枝在沙滩上写字。上中学的一天,他和同学翁白羽、唐大志三人到捷胜镇玩,路过一家私人诊所,他们看见诊所医生正在写毛笔字。这三位爱好书法的少年就被这漂亮的字吸引住了。
  此后,他们常常跑来看,并且拜这位施沛然医生为师学习书法。当时,张生家境贫穷,买不起练习书法用的纸和毛笔,他就到处找旧报纸,或包点心的草纸,在上面练毛笔字。就这样,张生度过了清贫但快乐的少年时光。
  22岁那年,张生参加了工作。先后在当地税务所、乡政府等单位任职。由于字写得好,他常被单位安排写标语、大字报等。工作之余,他依然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,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最爱。
  勤学苦练:离休后每日坚持家门口挥毫
  1981年,年过半百的张生离休了,已在书法的海洋中遨游了40个年头的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但这时,他却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他说:勤学离不开苦练。现在,我有更多的时间练字了。但是,他家的地方太小,放不下一张书案。于是,他干脆做了张简易的书案,露天摆在门前。从此以后,每天清晨,张生都在自己家门前俯案挥毫。无论寒冬腊月,还是盛夏酷暑,从不间断,一写就是20多年。这被人们传为美谈。
  他的书法初以颜真卿、何绍基的楷书入手,后又遍临魏晋南北朝的各种碑版字帖。他擅写书法各体,其中以蝇头小楷尤见功夫;其行草书运笔圆润、笔法老到、痛快淋漓、率直耿性,极具独特的个人风格。不少人慕名向他求字,他总是乐意为之,而且从不主动提出润笔费。人们执意相送,他也推脱再三。有人说: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,还能如此淡泊名利,真是难能可贵。对此,常以书法爱好者自居的张老坦然地说,“对于书法,唯求陶情怡性,不敢沽名钓誉。能够以字会友,不亦乐乎。”几十年来,张老写了大量的书法作品,多为赠友之作。为了与外界沟通交流,切磋书艺,张老开始留心报纸、杂志上的参赛启示。1997年,张老第一次参加书法大赛,即在“97香港回归中国书法大展赛”中获得银奖并被授予“当代中华书画艺术名人”称号。之后,他的作品在国内外80多次大展赛中入展或获奖,传略入编《中国书法家选集》及出版个人书法选集等20多部典籍。目前,他的第二本个人书法选集《张生墨迹》即将出版。
  最大心愿:一直想办个免费书法培训班
  东洲历来书画人才济济。10年前,红海湾书画协会就诞生在这里。作为主要创建人之一的张生深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。为了让会员和书画爱好者有一个开展活动的场所,他和协会其他领导成员一起构想,准备在东洲建一座文化中心,用于举办画展、书画培训班等。于是,他们四处奔走,在他们的动员下,当地外出经商人士唐大进个人投资20多万元,建成一座占地500平方米的两层楼——东洲文化中心。为家乡培养书法苗子,一直是张老的心愿。他说,“我想办书法培训班,只要喜欢书法的都能来学,是免费的。因为我有离休工资,已够我和老婆花的了。”但因为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原因,办培训班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。可是慕名向他求教者却为数众多,上至60岁的老人,下至10来岁的孩子。由于他为人随和,不少人和他成了忘年交。为了鼓励小朋友们学习书法,张生还自己出钱,复印了500本陆润庠的《西湖记》字帖,免费送给爱好书法的小朋友及会员们,并且向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们提供纸笔等。他说:“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。为培养下一代,我愿化做春泥更护花。”

 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吴冠中纪念特展——不负丹青
吴冠中纪念特展——不
珠山八友瓷板画
珠山八友瓷板画
铜鎏金佛像和漆金佛像近年行情看涨
铜鎏金佛像和漆金佛像
林风眠:艺术市场故事会中的一段
林风眠:艺术市场故事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